在我国电力供应体系中,燃煤发电仍占据重要地位,超 90% 的燃煤电厂采用石灰石 — 石膏湿法烟气脱硫技术,为减少二氧化硫排放、守护蓝天白云立下汗马功劳。然而,这项技术在运行过程中,为维持系统稳定、保障石膏产品质量,需严格控制浆液中氯离子浓度,由此产生的脱硫废水,正成为燃煤电厂绿色发展道路上的一大挑战。
当前,化学沉淀法是多数电厂处理脱硫废水的主流选择。通过氧化、中和、沉淀、絮凝等一系列工艺,该方法能有效去除废水中的重金属和悬浮物等污染物。其操作相对简便,运行费用较低,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部分处理需求。但不容忽视的是,化学沉淀法设备投入大、建设成本高。实际运行中,出水的 SS(悬浮物)和 COD(化学需氧量)难以稳定达标,处理效果不尽人意;污泥脱水环节更是问题频出,板框压滤机故障率高、维护困难,这些弊端使得化学沉淀法难以满足日益严苛的环保要求。
“零排放” 理念的提出,为脱硫废水处理指明了新方向。它旨在构建封闭用水系统,让水在系统内循环复用,不向外排放任何形式的废水,以此实现水资源节约与生态环境保护。尽管从理论层面看,零排放具有可行性,但受经济成本与技术水平限制,现阶段我们所能达到的,更多是 “近零排放” 状态。不过,这并不阻碍行业向真正零排放目标不断探索与迈进。
在这场技术攻坚中,莱特莱德脱颖而出,凭借专业解决方案为燃煤电厂带来新希望。该方案综合运用 Wastout、R-MF 预处理以及 HT-NF 分离、极限分离等膜法分离技术,对脱硫废水进行层层浓缩,再经蒸发处理,最终实现废水零排放。其独有的膜法分离技术采用宽进水流道与高强度结构设计,搭配抗污染能力强的专用膜元件,有效抵御高浊度、高硬度废水的侵蚀,确保零排放系统能够长周期、稳定运行,打破了传统处理技术的局限。
随着环保意识增强与政策趋严,脱硫废水零排放处理愈发受到重视。莱特莱德的方案不仅解决了废水污染环境的难题,还实现了水资源的回收利用,兼具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。它为燃煤电厂在环保高压下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,也为行业探索脱硫废水零排放技术路径提供了成功范例。未来,随着技术不断创新升级,我们有理由相信,燃煤电厂定能突破现有瓶颈,实现脱硫废水真正意义上的零排放,为我国绿色能源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贡献更大力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