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中国,90% 以上的燃煤电厂采用 “石灰石 - 石膏” 湿法烟气脱硫工艺。在这一工艺过程中,为了维持浆液循环系统的物料平衡,避免氯离子浓度过高,保障石膏的品质,脱硫塔需要定期排放一定量的废液,这便是尾部脱硫废水。
传统的脱硫废水处理多依赖化学沉淀法,也就是常说的 “三联箱” 工艺,通过氧化、中和、絮凝、沉淀等步骤,去除废水中的重金属和悬浮物。但这种方法存在明显缺陷,处理后的废水中氯离子浓度并未降低,导致废液腐蚀性强,无法在其他系统中重复利用,难以满足实际需求。
脱硫废水无疑是电厂废水中处理难度大的一种。随着环保政策对零排放的严格要求,传统的蒸发零排放技术如 MVR、MED 等却因投资高、运行成本高的缺点,难以得到广泛应用。因此,实现脱硫废水的 “低成本、零排放” 成为了行业内亟待攻克的难题。
莱特莱德针对这一困境,给出了有效的解决方案。其采用 Wastout、R-MF 预处理以及 HT-NF 分离、极限分离等膜分离技术,对脱硫废水进行逐步浓缩。所运用的膜分离技术配备特殊的膜元件,不仅入口通道超宽,结构设计强度高,抗污染能力也十分突出,能够确保系统长期稳定运行。
莱特莱德的脱硫废水零排放系统凭借专有设计,让膜表面难以形成极化层,进一步增强了抗污染能力。同时,超宽的进水流道与高强度的结构设计,使系统能够耐受 120bar 的高压,从而实现高 TDS 浓缩。在成本方面,该系统表现优异,每吨水的操作成本仅为传统工艺的 40-60%。此外,其专业的集成工艺可处理高比例复杂废水系统,定制的化学工艺包搭配成熟的模块设计,能够达到 1+1>2 的协同效果。
莱特莱德的这套技术,成功打破了传统处理方法的局限,真正为燃煤电厂脱硫废水实现 “低成本、零排放” 提供了可行之道,在推动电厂环保转型与可持续发展方面具有重要意义。